
湛中乐教授与母亲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何静凡)“从小乡村踏入北大殿堂,您有过不自信吗?”
面对记者的提问,汨罗寓外乡友、北大教授湛中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:“从来没有,知识带给我的力量是很强大的!”
话音刚落,湛中乐豁达自信的笑声清晰传来,透着一股爽朗与笃定。
前不久,公众号——岁月芳华潇湘篇发表了一篇关于湛中乐的报道。文章中用了“家境贫寒、却少年励志,有鸿鹄之志、鸿儒之学,还满怀家国情怀、心系教育。”这几个关键词作为对他的概括。
这位从竹鸡岭屋场走出的北大教授,身上似乎总带着这样的标签。
贫寒少年志:知识改变命运的笃定前行
1964年,湛中乐出生在汨罗原白塘乡求鸣村竹鸡岭屋场(现白塘镇白塘村)。日子虽清贫,但父母始终坚守善良本心,碰上有困难的人,总会搭把手,这份善良,也在年幼的湛中乐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。
彼时,白天忙完农活,晚上湛中乐会带着姐姐,跑到十几里地外的稻田、河湖港叉里抓泥蛙、捉泥鳅和鳝鱼,第二天再拿到集市上去卖,一个暑期下来,也能挣好几十元钱。湛中乐每次都整整齐齐地存好,夹在《毛泽东选集》里,用来交学费、买学习用品,有时候也补贴家用。
尽管生活艰辛,读过一年私塾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却格外用心。湛中乐清楚地记得,父亲放牛时总会把他带在身边,在田间地头教他在地上写字练字。回到家中,父亲还会利用家里的门板、墙壁,教儿女们练习书法。
1981年湛中乐(右上)同汨罗一中65班同班同学的合影
后来,成绩优异的湛中乐前往汨罗一中读书,家人常常步行十几公里,送他至桃林火车站。家人挥手送别的画面,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。
1981年,理科成绩不错的湛中乐高考超重点线,却因眼睛色弱未被理想大学录取。怀揣对北大等名校的向往,湛中乐决定复读并转攻文科,日子虽难,终考入北大,还取得了岳阳地区文科状元,湖南省文科第五名的好成绩。
成长的印记里,有清贫,更有坦然。湛中乐笑着告诉记者:“小时候条件差,姐姐的花衣服我也接着穿,大大方方上学去。”这份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,伴他一路成长。从小学到大学,他始终是各类社团活动、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,勇于尝试,乐于表达。
24 年春节,湛教授率全家从北京回乡探望年近九旬的老母亲。四代同堂照。
这种豁达且善于尝试的人生观,也让湛中乐在日后的人生中不断取得成就。
湛中乐在北大先后获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,并选择留校任教,深耕行政法、行政诉讼法和教育法研究,逐步实现学术理想。
他还赴多国访学交流,参与国际学术研讨并作主题演讲,出版《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》《生育自由与人权保障》《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》等十余部专著,主编《行政法学》《行政诉讼法学》《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》等教材,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、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。
从乡村田埂到北大讲堂,他一步步圆了年少时的梦想。
桑梓情深:助力家乡教育发展
2024年5月湛中乐教授回汨罗参加汨罗一中汨罗区域校友会的成立活动。
在北大数十载的学术生涯里,湛中乐已然成为法学领域的知名学者。
然而,无论走得多远,他始终铭记来路,“虽然我身处异乡,但我从来没有忘记我从哪来,没有忘记对家乡教育的牵挂。”谈话间,湛中乐多次提及母校一中和白塘学校,话语中满是眷恋。
湛中乐教授2024年7月在汨罗一中的演讲。
这份眷恋,深深植根于求学路上的师恩记忆:“每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都刻骨铭心。”虽已时隔多年,但他不假思索,便细数出每一位科任老师的名字,如郑德清老师给了他坚定支持,高雪珍老师以品格影响他……2016年汨罗一中校庆,湛中乐站在讲台上,细数四十年前的师生点滴,真挚的话语让台下的郑德清老师感动落泪。
2024年1月湛中乐教授参加求索助学基金会年会与校友代表座谈会。
这份深厚情感,更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。2016 年,汨罗市一中建校 60 周年,湛中乐为母校捐款 2 万元。他还牵头成立求索助学基金会,当顾问、做联络,跑遍北京、长沙的校友圈。 2020 年底,湛中乐担任基金会理事长,在他的发动下,已收到北京校友、“斟灌捐赠项目”的款项近100万元,自己也先后捐了30余万元。
与此同时,在他的倡议下,北京校友会、长沙校友会相继成立,江苏、成都等地的校友微信群也纷纷建立。如今,长沙、江苏、成都的校友群里,时常能看到他转发的助学信息,像个操心的“大家长”。
而汨罗市白塘镇,这片阔别40多年的故土,烙印着湛中乐深厚的少年记忆。他的经历,成了家乡学子口中的传奇故事,许多励志少年都将成为北大的“湛学长”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。
2022年,湛中乐回到家乡,走进母校白塘中学。他登上讲台,用多年未曾改变的乡音,为近千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既接地气又鼓舞人心的 “开学第一课”,激励学子们 :“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都要通过教育获取知识,改变命运。”
湛中乐教授2022年8月9日在春雷学校首次演讲。
除了白塘中学,他还多次走进汨罗一中、二中、三中、春雷学校等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、成长成才。他常说,自己希望能成为一盏 “灯”,照亮寒门学子前行的路,更想告诉每一位身处困境的孩子:“要把眼前的困难当作人生的磨炼,靠自己的双手拼搏,用知识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!”
情系故土:为汨罗发展献智献力
2018 年,近 70 名专家教授受聘成为汨罗智库专家。湛中乐便是其中一员,他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,围绕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、文化、活力汨罗积极献计献策。
湛中乐教授受邀参加汨罗市委、市政府于2025年1月25日召开的智库专家会议。(大合照)
“要深入挖掘汨罗的优秀传统文化,尤其是‘骆驼精神’和‘范式双贤’等。”这是湛中乐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2023年1月19日,以原汨罗智库专家为基础,汨罗市求索智库研究会正式组建,成为汨罗市委、市政府的参谋部、智囊团、各行各业的服务团。湛中乐教授当选为理事长。
2024年12月湛中乐教授专程参加在汨罗一中举办的“范氏双贤”铜像落成仪式
在其位、谋其政。湛中乐积极发挥引领作用,为家乡的素质教育和乡村振兴出谋划策,提出要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,要以 “骆驼精神” 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。
此外,湛中乐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家乡汨罗的发展建设。在教育领域,他着力加强与家乡学校的合作交流,不仅多次邀请北京大学专家学者赴汨罗讲学,还组织北大优秀学子开展实践活动。
在基层治理与行政审判领域,他同样长期关注并大力支持:多次走进汨罗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局开展调研座谈,更专程返乡策划并参与汨罗法院纪念行政诉讼法实施 30 周年研讨会,以实际行动持续推动家乡行政审判的改革与发展。
采访接近尾声,记者问湛中乐教授,对家乡汨罗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许。他说:“汨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发展优势,我期待着家乡能在未来的发展中,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,让素质教育更加蓬勃发展,让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成就,让汨罗人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。”
领域成就(部分)
湛中乐,男,1964年生,湖南汨罗人,法学博士,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现任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治与学校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专家等职。
作为我国行政法研究的专家学者,他研究的领域和授课专业涵盖了行政法、行政诉讼法、国家赔偿法、外国行政法、行政程序法、公法导论、教育法专题等,并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相应课程。
他出版著作、教材三十余部,在《中国法学》《法学研究》《中外法学》《中国行政管理》《教育研究》《中国高教研究》《中国高等教育》《人口研究》等法学、管理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,多次获国家级奖项。
他参与了国家诸多重要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起草、修改和制定,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提供法律咨询、答疑,参与众多决策机构的决策。
其学术视野开阔,国际交流广泛。1996年3月,应美国国务院邀请,作为教育部“国际访问者计划”首批专家赴美进行立法、行政及司法制度考察;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,以教育部“富布莱特”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迈阿密大学、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等高校讲学与研究;2002年9月,作为中国代表团法律顾问出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/人口基金执行局会议等。
其后的时间里,湛中乐还经常参加在中国大陆、台湾地区以及日本、韩国召开的东亚行政法国际研讨会,以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,或做学术报告,或发表重要学术观点,是东亚国家与地区活跃的学者之一。
2019年,湛中乐受北京大学委派援疆支教,担任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,主持推进教学、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工作,推动多项制度改革,成效显著。2021年春,为赴阿勒泰地区完成“逢九必讲”学术讲座,他冒雪辗转石河子、乌鲁木齐深夜飞抵阿勒泰,路途艰辛却无怨无悔。
至今,湛中乐仍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,持续致力于法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法治建设,为中国行政法与教育法领域的发展不断作出重要贡献。
一审:张 咪
二审:刘晓元
三审:杨剑波
责编:刘晓元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一习话·追光的你︱“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”
追光的你丨“没有国家的界碑,哪里有我们的牛羊”
微视频|岁月铭记
学习进行时丨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
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(2025.9)
习近平同孟加拉国总统楚普就中孟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
继续用好历史经验,把国家建设得更好
追光的你丨习近平的家国情
下载APP
分享到